电动车的安全经济学。
多年以后,丰田章男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,准会想起他站在美国人面前鞠躬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
后来,他回忆美国众议员听证会上的心情说,“我感觉自己在社长的位置上甚至撑不过一年。”那是2010年2月24日,他接棒丰田掌门人才8个月,却因一个小小的踏板机械故障陷入巨大职业危机。
(资料图片)
次年,他在位于丰田市郊外的旧宅庭院中,种下了一棵小樱树,告诫自己谨记:每一辆挂丰田标的车辆安全品质,都与家族荣誉相连。
“踏板门”最终以全球召回了近1000万辆结尾,同年丰田在美国是唯一销量下滑的跨国巨头。销量、召回和品牌的损失都很惨痛。
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,丰田汽车一直以精益生产闻名于世,但在刹车“踏板门”之后,丰田章男承认,在一段时间快速扩张,速度过快,安全质量第一的原则执行不够彻底。
这就是汽车竞争第二战线——安全战线的经典案例。
如果说丰田的错误是追求速度带来的,那么另一个经典案例则源于对成本的追求。
1971年,为应对日本车和德国车的冲击,福特推出一款经济型的小汽车Pinto以应对市场竞争。起售2000美金,受到了美国工薪阶层的欢迎。
但之后,该车碰撞起火事故频发。原来,福特在设计该车时,为节约成本,将油箱放置在车的尾部,一旦追尾,油箱爆燃可能性很大。
据当时媒体披露的工程师方案,每辆车只要多投入11美金,就能大大改善安全性,但是福特高层基于“成本收益”而拒绝该方案。因为,相比之下,只为几百例死亡和重伤事故赔偿,更省钱。彼时,福特给外界的理由是:安全标准没有上限,作为公司,必须盈利,必须量力而行,如果一味提升安全标准,公司肯定要亏损,况且车型完全符合当时美国国家汽车的安全标准。
标签: